一公司

国内最大万吨级下承式钢桁架拱桥整体顶推合龙


  1月5日上午,随着22个液压顶推装置缓缓将290米长的下承式钢桁架拱桥最后70厘米向前推进,由一公司承建的国内最大万吨级下承式钢桁架拱桥,经过建设者25天的精心施工,在浙江衢州整体顶推到位,成功合龙。
  衢州双叶线道路改造工程双港大桥全长640米,主桥为290米下承式钢桁架拱桥,高57米,宽42米,重达12000多吨。相当于2个足球场和19层楼高,此次顶推施工一举刷新了我国同类桥型的施工纪录。
  衢州市双港大桥原为1962年初建的大型石拱桥,作为联通该市市区的“城市门户”,大桥陪伴衢州市民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城市变迁。2021年11月底,该桥进行爆破拆除,并在原址进行重新建设双向六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两端安装无障碍电梯和通道的城市主干道。
  大桥地处衢州市江山港流域,南方雨水多,受流域汛期行洪时间长,每年有长达3个月的汛期,原施工方案采用水中支架拼装、吊装施工,仅有1个工作面,而且拼装材料运送困难。汛期来临时,要把所有水中支架和吊装设备拆除,保证泄洪畅通。一公司建设团队通过对现场的反复勘察,查阅大量的水文资料,提出将河道拼装优化改为陆地拼装、整体顶推的施工方案,在岸上拼装能够同步增加4个作业面,极大提升工作效率,有效节约工期6个月,减少对河道的污染的同时,也避免了航空限高对大桥施工的影响。
  钢桁架拼装是顶推施工的重要环节。双港大桥由1300多个钢构件拼装组成,项目运用BIM技术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进行技术交底,过程中通过三家共同监测,确保拼装的精度和质量。
  为确保整体顶推过程安全、平稳、精准性,项目会同铁五院、浙江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上百次的模拟实验,攻克多点位、大重量、长距离、精度高等多项技术难题。
  此外,项目创新研制出由22套顶推设备组成的“三向”步履式顶推装置,能在前后、上下、左右进行纠偏,随时调整应力大小,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大脑”统一指挥,同步控制22台千斤顶以 “抬轿”式步履顶推方式,利用顶进动力系统进行循环作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定位测量、实时采集监控等手段,分析桥梁在顶推过程中的受力及稳定性,确保大桥整体平稳推进。该技术也为国内同类施工提供借鉴意义,推动钢桁架拱桥整体顶推技术向着更大跨度、更大吨位发展。
  建设者在大桥外观设计上下足功夫。双港大桥以“龙飞双港”为设计主题,整体造型攫取了烂柯山自然景观造型,桥梁结构细节以当地常山港、江山港两大港口汇入衢江的地理形状进行衍化,进一步弘扬了“尊重历史、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成为当地的城市新地标。
  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打通浙江“西大门”,对衢州市打造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物流中心城市,推动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郭佩、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