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司

全国最大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全面竣工


  近日,四公司承建的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全面竣工。全国最大垃圾填埋场,摇身变为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的生态绿地。
  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占地约1037亩,负责承载处理重庆5个主城区的生活垃圾。该填埋场于2003年7月投用,2016年5月关停,期间累计接收处理超过1000万吨的生活垃圾。随着重庆主城区面积的逐渐扩大,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对其进行治理建设迫在眉睫。
  2018年4月,中铁十七局承建重庆长生桥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正式挂牌成立。项目以“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为指引,通过打造生态主题公园的方式,有效治理和改善周边空气、地下水、土壤质量,实现城市土地循环再利用。
  垃圾填埋场治理中,有毒有害气体给施工人员带来的健康威胁是施工的一大挑战。为有效控制和消除场内垃圾堆体自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毒害气体,项目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同类案例,编制了针对性方案,组建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强化安全防护、压实管理责任,实现“生态保护”“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为防止垃圾堆体产生的渗滤液影响施工正常开展,项目组建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通过采取优先修建渗滤液导排盲沟的施工方案,将液体集中汇集到处理站或临时调节池,进行无害化过滤处理,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次生污染。
  针对部分垃圾堆体不稳定、可燃有毒气体含量高等难题,项目采取调研对比、理论分析、模拟试验等手段研究破解施工难题。通过运用原位固化修复方案、采用全护筒跟进旋挖钻孔法为主的导气石笼井施工技术等,有效消除了现场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使垃圾场“毒土”变为绿色“净土”,实现了生态修复目标。
  项目在垃圾堆体整形、填埋气体收集处理与利用、垃圾体初期绿化等技术领域研究成果斐然,总结形成的“大型运营状态下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综合施工技术”被中国铁建专家组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效借鉴,受到地方政府、业主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杨涛、薛永劼)